首页
 -> 审计学会 -> 审计学会
浅析审计成果提升运用及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09-03-13 00:00:00访问次数:信息来源:绍兴市审计局字号:[ ]


 

嵊州市审计局  钱黎东 吴万华 王少铮

【内容提要】 审计成果是审计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成绩,其作用大小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的价值所在,影响着审计机关的形象。浙江省嵊州市审计局一直致力于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采取多种措施、多种途径深度开发审计成果,努力提高审计成果的提升整合水平、开发利用水平和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促使审计成果最大化,努力使审计成果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使审计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利用,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拟结合嵊州审计的实践,就当前审计成果运用的现状及成因作出分析,及如何更好地提升、运用审计成果提出探讨。

【关键词】 审计成果  提升  运用  建议

 

    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成果的整合、提升、运用的程度。审计成果是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成绩,其作用大小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的价值所在,影响着审计机关的形象。当前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关注度不断加大,实现审计成果从“一般产品”到“高端产品”的飞跃,满足审计成果使用者的需求,是摆在我们审计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此,浙江省嵊州市审计局几年来进行不断探索,一直致力于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采取多种措施、多种途径深度开发审计成果,努力提高审计成果的提升整合水平、开发利用水平和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促使审计成果最大化。在认真抓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中提出的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基础上,着力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实行了重要项目审计要情专报制度,以便政府领导及时作出批示;通过专项审计调查后向政府报送具有宏观性、整体性、普遍性综合审计报告,为领导进行宏观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做好审计项目的分析整合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审计成果综合信息,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重要载体作用。充分利用“嵊州审计”门户网站这个平台,实行审计项目计划公开、项目审前公示、审计结果公告,努力使审计成果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使审计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利用,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也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拟结合嵊州审计的实践,就审计成果概念、使用者、及如何更好地提升、运用审计成果等问题提出探讨。

    一、审计成果运用的现状及成因

    审计成果是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在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充分履行审计职责的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绩。审计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文书中,一是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法律文书;二是向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审计信息以及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书面材料;三是经验交流材料和审计案例材料等。

    审计成果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政府、社会公众、被审计单位以及审计系统内的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政府利用审计成果主要是从加强宏观调控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和再加工,使更多有价值的审计资料与信息变为政府领导决策的依据。社会公众利用审计成果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知情权,他们有权知道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成果最主要的受益者,是审计机关服务的主要对象,审计人员就是“经济医生”,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病变”逐个检查和医治,并开出“保健药方”。审计系统内部利用审计成果主要是开展经验交流和案例教学,使好的经验、做法得以推广。

    一直以来,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向被审计单位发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书、向政府或上级审计机关写出审计报告或审计调查报告。之后,审计案卷交档案室被束之高阁,审计结论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此种工作模式浪费了大量的可利用的审计信息资源,没有发挥出对一个项目进行审计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成果运用的意识不强,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审计资源。现实生活中,不论是有关领导还是审计人员往往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查找问题,处理处罚收缴入库,提升、运用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副产品”,不会产生效益。直接表现为相关单位和人员存在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查处问题,轻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重审中监督,轻审后督查整改。有时还顾忌“家丑不外扬”或从“保密”的角度的考虑,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这方面工作过于保守,使得审计成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审计成果需求的社会公众没有得到审计服务,审计者和需求者掌握的审计信息资源不对称,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审计成果资源。

    (二)审计项目质量不高,成果本身存在缺陷。审计实践中,由于审前调查不仔细,审计方案不具体,审计评价过于笼统,审计揭示的问题不客观、不全面,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审计风险加大,审计成果的可利用价值低。相关部门在运用审计成果时心中无底,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

    还有,审计人员受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限制,职业判断力不强,揭示问题不充分,改进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受审计人员创新能力制约,有的项目如预算执行审计,年年审,年年老一套,发现的问题每年都大同小异,该纠正的基本都已落实整改,报告的模式相同,只是换换数字而已。这就会减少或失去审计成果的作用。

    (三)审计成果转化的时机滞后,相关部门间缺乏联动。一方面不少审计人员认为只有等审计项目结束后才有审计成果,才谈得上转化问题,忽视了审计成果的另一个载体就是审计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审计项目本身时间过长,相关部门拟运用审计成果时,审计结论尚未作出。这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体现得非常明显,领导干部任免的时效性非常强,而审计有着较为复杂的程序,往往审计尚未开始或结束,干部的调任就已经完成,审计结论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发挥参考作用。

    审计成果不能被充分利用不仅仅是审计机关自身问题,也与相关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到位有关。基层审计机关与当地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机关等执法部门的工作协作配合意识不强,使审计成果发挥作用受到限制。

    (四)调研分析力度不够,审计成果亟待提升。在审计机关内部,由于审计项目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完成,各个业务科室很难从单个审计项目中挖掘出苗头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并加以综合分析,从完善制度、机制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因此,审计成果亟待整合提升。

    还有,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很少进行总结,审计回访结束后就进行装订,案卷进入了档案室被束之高阁,本来应该作为经验的东西没有被很好地总结出来,作为经验交流材料或案例教学;或是总结分析一下项目存在哪些问题,安排项目时的目标是否达到,应该吸取哪些教训等。作为机关内部或审计系统内部都没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审计信息资源。

    二、提升、运用审计成果的对策建议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消除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副产品”的错误思想,树立宏观意识,将审计成果的运用看作是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的一件大事来抓。

    加强审计成果运用,是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服务水平的需要;是推进审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审计机关有效的审计人力资源短缺与审计任务不断加重之间的矛盾突出,而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可以适度缓解人力不足的矛盾。嵊州审计局的实践告诉我们,表现在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上,一是通过对审计机关自身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探求审计工作规律,相互借鉴,成果共享,缩短和减少了摸索过程,提高了审计效率。二是通过建立机制,加强上下审计机关之间、局内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发挥了协同作战的作用,形成了审计整体合力,达到了“1+1>2”的效果。表现在外部审计成果运用上,大量的审计报告、信息进入党委、政府的决策视野,大量的审计意见、建议被审计单位积极采纳,认真整改,审计工作成果得到有效利用,受到社会的公认,从而调动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审计人员的潜能。

    提升审计成果运用的总体思路:要加强对带有共性的和具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挖掘,从宏观层面上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在服务宏观决策上有新提高;加强对典型问题的梳理,在规范引导上有新发展;加强对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在审计宣传上有新举措,力争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审计机关的审计成果转化率和使用率明显提高,扩大审计影响,提升审计形象。笔者结合嵊州审计的实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这是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前提。惟有审计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现代创新型人才不断培养,让最有活力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审计成果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审计事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培养审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敢于碰硬、秉公执法的职业道德,倡导正确的审计价值理念。要加强审计人员各方面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对时代、形势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增强审计的发展后劲。要积极破除各种体制、机制、观念上的障碍,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活力。

    (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这是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基础。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要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必须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一是要重视审前调查。在审前调查阶段要做有心人,创新审前调查的形式和途径,适当增加审前调查的工作量,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实施时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方案、实施审计奠定基础。二是审计报告要精炼。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外单位运用审计成果的依据之一。因此审计报告反映的内容和揭示的问题一定要客观,审计评价一定要完整、科学,审计建议一定要切实可行、有操作性。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各环节是形成审计结果的一个过程,而审计公文是真正体现审计工作成效、发挥审计对政府宏观管理建议作用的重要载体。要以“审计公文让使用者满意”为出发点,切实提高审计公文写作和处理质量,力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文字精练。必要时,组织开展审计公文质量检查评优,推进审计公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制度,这是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关键。一要加大审计成果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着眼宏观,服务大局,从满足领导管理决策的需求出发,对查实的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否从体制、机制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形成有较高价值的审计成果。二要整合审计资源。建立健全分解审计成果整合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根据职责分工,确定责任部门和协作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通过多部门分工协作,对同类项目、同步项目和某一时间段项目的审计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多角度的整合、分析和提炼,保证出好成果。三要加强审计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其纠正或改进。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促进广大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廉洁奉公,依法办事。四要认真抓好审计成果运用情况的督查。实行审计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加强对审计结论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审计建议得到采纳。

    (四)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是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保障。公告审计结果是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向,是审计机关的必走之路。要遵循“积极、稳妥、严谨、细致、谨慎”的原则,实行有选择地对外公告审计结果制度,并逐步扩大对外公告的数量和范围。公告方式可以选择网络、书面公告、主流媒体等。公告内容以目前各级领导和群众都比较关注、涉及面较广、负面影响较小的结果为主。总而言之,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可以扩大审计监督的影响范围,扩大审计成果的效能。

    拓宽审计信息传播渠道,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到使用者手中。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二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审计,比如说办好审计网站,使其成为审计信息公开的平台,审计宣传的窗口,对外联系的桥梁。充分利用政府内网办公系统公告审计结果,宣传被审计单位好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内部控制制度信息,使各被审计单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这是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助推器。审计中发现存在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违反廉政规定和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扩大审计报告、审计信息的报送范围,多向其他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审计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更应当认真研究如何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由参考作用转变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拔、拟任、交流、惩处、诫免、提拔管理干部的依据。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治理上的警示作用,及时发现领导干部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更好地保护干部。

    (六)加强审计系统内部审计成果运用,这是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审计成果在内部运用上表现的及其不足,因此应当:一是审计项目终结后对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探求审计工作规律,相互借鉴,成果共享,缩短和减少了摸索过程,提高了审计效率。二是通过建立机制,加强上下审计机关之间、局内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三是上级业务部门应通过优秀项目的评比,加强案例教学和经验交流,使审计成果在审计系统内部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家义,200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研究》第3期。

[2]刘德恒,2008,《再论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中国内部审计》第5期。

[3] 周义生,2007,《浅析当前审计资源的整合利用》,审计署网站。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