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局主动站在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下谋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扎实开展“审计创新创业年”活动,全市审计工作延续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服务”上: 一是服务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审计更加注重服务发展大局。一年来,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317个,查出违规金额22569万元,应上缴财政资金2766万元,移送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事件4件;完成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标段)1519个,送审金额127.69亿元,审定金额120.73亿元,核减工程造价6.94亿元。其中市局本级完成审计项目59个,查出违规金额14189万元,应缴并已缴财政资金1924万元,比去年分别增长116.13%和191.07%;对51个政府投资项目(标段)进行了造价结算审计,审计总金额24.69亿元,审计结案19个,送审金额13.23亿元,审定金额11.8亿元,核减工程造价1.43亿元,比去年增长127%。全市共对108个部门单位12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2739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9.91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件。其中市本级对1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6.59亿元;民营企业内审工作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肯定。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做法,得到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肯定。 二是服务决策。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努力做到审计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有效对接,在宏观决策上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审计项目安排上与党委政府领导关注重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保持一致,较好地完成了越城区金鸡塘等5个组团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农村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情况、政府集中采购绩效、嵊州市农村合作银行资产负债损益、世行贷款城建环保项目、市商业银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等审计任务。在此基础上,注重站在机制、体制和制度角度思考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审计信息专报。一年来,被省领导批示的审计信息3条,被市领导批示7条,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审计建议出台了20多个规范性文件。 三是服务民生。审计在服务发展、共克时艰的同时,更加重视关注民生,力促市委市政府有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先后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捐赠款物、五项社保基金、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残保金、职业教育经费、促进再就业资金、农民培训资金、曹娥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资金、科技经费、土地整理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纵横集团解困重组债权债务核查等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目前,民生审计项目大概已占到年度项目总数的60%以上,一年来审计共查出100多个事关民本民生的各类问题,提出保障各类民生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审计意见建议120多条,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服务转型。顺应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要求,专门研究出台“审计创新创业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25项具体工作,将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职能处室和责任人;研究制订全市审计工作08-12年“五年规划”;内管干部经责审、外资审计等多项业务工作被指定在全省会议上介绍经验;8月份邀请审计署和省厅专家领导在市委党校为全市审计干部举办大规模集中培训;推行了交叉审计、审计能手评选、审计结果公告等审计管理新举措,修订完善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办法;全市有20个AO实例在审计署评比中获奖,3条专家经验入选署专家经验库,连续二年被省厅评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审计项目全部实现AO 、OA交互,完成审计外网和专网建设;内审监督指导工作连续4年列全省先进,推荐海亮集团获评全国内审工作先进,并作为唯一民营企业代表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级内审协会和民营企业内审分会。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三点体会: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从国家财产“看门人”到“保健医生”,再到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只有与时俱进地认识审计本质,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审计工作方向,审计建设性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二是必须始终保持政令畅通。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特殊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出台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举措。如何确保巨额投资用得其所、用得有效,加强审计监督的意义更显重要。未来一个时期内,审计机关必须在确保政令畅通方面发挥应有的角色作用。三是必须始终注重把握基础。现代审计必须以传统审计为基础,要防止脱离传统审计谈绩效审计的倾向,否则审计就会失去地位,失去影响力。去年我们实施的所有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不仅较好体现了绩效审计要求,而且紧紧抓住传统审计本源,结合实际发出审计决定,提出审计意见建议,受到了外界的普遍肯定。 审计工作连续4年列市委市政府考核一等奖部门,2年进入省厅考核前3名。局党总支在连续15年获评“五好机关党组织”的基础上,去年更被市委“七●一”表彰为“五好基层党组织”,审计事业一年一个台阶稳步发展。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审计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处室设置相对偏少,人手少任务重矛盾突出,与审计形势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审计工作与党委政府要求、群众愿望之间还存在差距,能真正进入领导视野、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审计建议还不多,审计结果公告力度与外界要求之间还不相适应;三是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等关系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工作,要在破题基础上深入推进,还有不少制约因素。
|